沪通大桥现在已经改名为“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”,但是它的命名却一波三折。
沪通大桥是2014年大桥刚开始建设时用的工程名,工程名也是为了工程辨识方便,并没有完全考虑它的各方面要求,只是为了工程的实施,这个按照惯例是没有问题的,但是最终的命名肯定要有变动,所以后面也就有了“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”。
关于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命名还是有故事的,当时争议还是比较大的。沪苏通大桥是公铁两用大桥,上面是公路,下面是铁路,大桥完全在江苏省内,在江阴长江大桥下游45公里,苏通长江大桥上游40公里,北起南通市通州区,南到苏州张家港市,全长11公里,是通沪铁路、通苏嘉甬铁路和锡通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。
早在2017年张家港市就上报江苏省政府,恳请把当时还叫“沪通大桥”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改名为张家港长江大桥,原先的沪通大桥没有体现苏州和张家港的地域特色,这件事出来以后,江北的南通人愤愤不平,大桥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南通通州,怎么能叫张家港大桥呢,表示应该叫南通长江大桥,或者苏通长江二桥,网上大家也是争论不休。
2020年沪苏通大桥通车在即,大桥再不起个正式的名字,实在说不过去,于是江苏省政府致函国铁集团,商请把这座大桥命名为“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”,当时江苏省政府也是征集了各方面的意见,这座大桥也是沪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此考虑要把“沪”放进去。
另外“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”也是长三角地区第一次用三个城市的名字命名的过江大桥,就像港珠澳大桥一样,由三个城市承建,同时也突出了上海的龙头地位,也是沪通铁路的目的地。
最终国铁集团同意了江苏省政府的这个提名,正式命名为“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”这个名字也很好的体现了大桥的地域特色,也兼顾了铁路和大桥的命名原则,让未来长三角经济发展版图重构,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地位一览无余。
评论列表 (0条)